Ying-Ying Chang [張盈盈] – Author | Mother of Iris Chang [張純如]
 
  yy   Home About YY the Book Feedback Publications Events Contacts  
Iris Chang [張純如] – Author | Historian | Human Rights Activist

20240305 - Nanjing Echo: Illusion, Subterfuge and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Rape of Nanking’ Debate - by Randy Hopkins Revised
20240304 - Dialogue 360 八方論壇 史東對話張盈盈
20231105 紀錄片”南京”背後的故事 met with Ted Leonsis and Bill Guttentag
20230618 美利堅見聞 歷史記憶.文化傳承 -追思我的父親張鐵君
20230327 BRTV-北京衛視:是媽媽,是女兒啊,你不再是一個人去戰鬥
20220826 China Daily - One Of A Kind
20220823 Xinhua.net - Reading room commemorating Iris Chang opens at San Francisco WWII Pacific War Memorial Hall
20220508 追憶母親
我心中真正的女強人

20210216 TNR: Can Historians Be Traumatized by History?
20201017
CCTV 中文國際
[2020 世界聽我說]

20191009 - On the Trail of Iris Chang by Lisa Yin Zhang
20171121 - The ‘Western front’ of the war over ‘The Rape of Nanking’ - Asia Times
20171107 - Nanjing Echo: Illusion, Subterfuge and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Rape of Nanking’ Debate - by Randy Hopkins
20170409 - 淮安女兒張純如回家
20170408 - 淮安"張純如紀念館"開館-媒體報導
20170407 - 淮安"張純如紀念館"開館-影音照片
20170404 - 村上春樹 承認南京大屠殺 - 塗改歷史是錯誤!
20161213 - Nanjing Massacre remembered in San Francisco
20160307 - Young historian to be honored in China
20160122 - John G. Magee family donation to Yale Divinity School Library
20151027 - Kinue Tokodome - Phoenix Weekly
20151010 - UNESCO 世界遺產
20150830 -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台北召見
20141213 - CCTV/JSBC Documentary on Nanjing Massacre (5 parts)
20141213 - 江蘇電視訪問張盈盈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41212 - 南京日報 - 不忘這段歷史,才有真正和平
20141109 - 張純如逝世十周年
20140903 - CCTV America Interview (English)
20140704 - ChinaDaily - USA
20140603 - 北京電台專訪
20131220 - 江蘇衛視專訪
20131204 - At the 76th anniversary of Nanking Massacre
20131110 - 著書獲獎 歸譽張純如
20130620 - a letter to "The Japan Times" in memory of Iris Chang, a woman I so greatly admire! - Sato
20130325 - 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
20130123 - Where Are You From? : an Anthology of Asian American Writing
20121216 - 文茜的世界周報:
張純如 - 南京大屠殺 (youtube)

20121215 - CCTV interviews :
電視專訪張盈盈 - 環球聯播

20121127 - Tears of Nanking
by Gene Emerson (youtube)

20121113 - 誠品人物專訪張盈盈:
記住她用勇氣與熱情追求正義...

20121102 - 台灣中文版上市
張純如 - 無法遺忘歷史的女子

20120613 - The Chinese American Librarians Association : the Best Book List for 2011
20120608 - China CITIC Press 中信出版社
20120607 - 外滩画报 - 出版女兒的傳記是我最後的心願
20120605 - 新華網 : 張純如-美麗勇敢無法被歷史忘卻的女子
20120604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的父母講述女兒成長的心路歷程
20120530 - 騰訊網 - 張盈盈 :
張純如 - 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

20120528 - 南京大學檔案館舉辦張純如展覽紀實
20120523 - 張純如的自殺 可能源自藥物
20120523 - 希望南京大屠殺歷史寫入美國教科書
20120522 - 中國應推動西方更多了解日軍侵華歷史子
20120520 - Global Times - The Power of One
20120502 - 中文版上市
張純如 - 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

20120310 - 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
20120123 - 2012 APALA Asian/Pacific American Awards for Literature
20120118 - The Atlanic : The Nazi Leader Who, in 1937, Became the Oskar Schindler of China
20120109 - DingDing.TV
丁丁電視 : 繼續追尋張純如

20111202 - Portland, OR
KBOO Community Radio

20111201 - Los Altos Patch
Saturday Book Appearance

20111115 - Boston
真正的張純如

20111110 - San Francisco
為的是紀念她

20111104 - Maryland
憶不能遺忘的女兒

20111000 - CAF Review
Chinese American Forum Magazine

20111023 - KSFO 560 AM
The Barbara Simpson Show
& Gary Shapiro Bookshelf

20111019 - Univ. of Illinois
Chang honors daughter's life

20111018 - Indiana Daily Student - Mother reflects on daughter's life
20111003 - Radio Interview
The Dr. Peter Breggin Hour

20110826 - Hoover Institute
Stanford University

20110824 - Cupertino Patch
20110801 - Global Research : The Mysterious Deaths of Ernest Hemingway and Iris Chang
20110714 - Asia Times:
Like daughter, like mother

20110620 - Memories:
From a Mother's Eyes

20110619 - 父親節憶女甜苦難分
20110615 - 無語問蒼天:
張純如之死和抑鬱症

20110607 - A Writer
We Should Not Forget

20110606 - 活動照片集錦
座無虛席 感動落淚

20110602 - 寫女兒不平凡一生
20110601 - The Globe and Mail
20110531 - Vancouver Observer
20110529 - 母親著書紀念女兒
20110528 - Digital Journal - Dr. Chang discusses…
20110527 - 加拿大多倫多會書迷
20110527 - Misremembering...
20110527 - 披露女兒真實一生
20110527 - The Atlantic - Justice for Nanking Massacre
20110526 - 張盈盈新書 首刷售罄
20110526 - Writing With the Wind
20110525 -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0525 - Pills linked to Death
20110525 - 化悲慟為力量
20110523 - 張盈盈與讀者對話
20110523 - 母親寫書療喪女之痛
20110522 - 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New York
20110521 - Book Signing in NJ
20110519 - 張盈盈的啟示
20110518 - 卓絕愛女 風骨峭峻
20110515 - San Jose Mercury News : Mother's New Memoir
20110514 - Los Altos Patch
Behind the Scenes

20110513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110508 - 祝福傷心媽媽
20110508 - World Journal Magazine - 母親節特別報導
20110400 - Open Road Media
20090406 - Mom's Dedication
20041119 - LIFE Magazine - Iris Chang Memorial
2003 - Chinese Americans :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History - Iris Chang
1997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agazine - Nightmare in Nanking
Iris Chang's death nine years ago silenced a voice against massacre

江蘇衛視專訪
 

永不凋谢的鸢尾花
http://gzrb.gog.com.cn/system/2013/08/28/012629966.shtml
2013-08-28 09:24  来源: 金 黔在线-贵州日报

亲爱的读者朋友,继为您推出贵州建 省600年系列报道之后,视点生态文明绿色报告系列篇又告结束。 本周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也即南京大屠杀76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马不停蹄又为您准备了这期抗战特刊。 让我们以此共勉:永远铭记抗日战争那一段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在今天和平安宁的环境中,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

朋友们,还记得十年前那位撰写《南京大屠杀》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么?为了这部书,张纯如四处奔波采访、搜集整理资料、昼夜奋笔疾书,以至于深陷日军侵华暴行的一幕幕场景中而不能自拔, 产生忧郁症后药物又未能起到良好疗效作用,这一切最终导致她饮弹自尽……

张纯如走了,走得如此绝然!年迈的 父母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继续着女儿未竟的事业……

抗日战争中,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儿女,曾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与日寇浴血奋战。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留下了他们英勇杀敌的热血。 张纯如的母亲早年曾在贵阳生活,后随父亲到台湾,再后来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生化博士。 而今,身上带着贵州印记的这对母女,女儿已为揭露、声讨日军侵华罪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年逾古稀的母亲在人生暮年,提笔写出了《张纯如——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

父母给张纯如取的名字,英文意为 “鸢尾花”。 鸢尾花有多种色彩,紫色是张纯如的最爱。 美丽的鸢尾花盛开时节,花香馥郁,五彩缤纷,以其强劲而多姿的生命颜色,把大地装点得姹紫嫣红,留给 世界一片美好!

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生化博士、一辈 子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资深研究员张盈盈,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退休之后,花7年时间为女儿张纯如写下这样一本书--《张纯如——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2004年11月9日张盈盈的女儿 ——36岁的年轻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美国加州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青春灿烂的生命。

张纯如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张绍进 和母亲都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父亲是量子物理学教授,唯一的弟弟张纯恺在加州硅谷当电脑工程师。 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婚后有一位爱她的丈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两岁的儿子,张纯如为什么会抛弃如此的青春年华、如此的优越生活、 如此的幸福家庭而自杀?在张纯如逝世即将十周年之际,我们带着无尽的疑虑和深深的惋惜,前去采访其母张盈盈。

6月22日早上,我们一行人8: 00驱车前往圣合西张盈盈的家。 我们一边开车一边聊天,没看见下高速的路口,直到出现去旧金山的路标才发觉已经多跑过去十多迈了。 没办法,只有找到附近的一个路口下了高速, 一路找去,等我们赶到时已经比原约定时间晚了30分钟。

上午9点多我们来到张盈盈的家。 这 是一处中产以上人家居住的住宅小区。 小区非常漂亮宁静,四处绿树成荫,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 张盈盈的丈夫张绍进出来迎接我们。 我们一边道歉迟到的事,一边 跟他走进家。

看到张盈盈的那一刻,我很惊讶。 她 看上去一点不像73岁的人,优雅、美丽,五官端正的脸上略施淡妆,匀称的身材着一条黑色的紧身连衣裙,外面套一件玫瑰红的西服,举手投足间处处显露出大家闺秀镇静自若的高雅气质。 从张盈盈和丈夫身上,我已经看到他们的女儿张纯如美丽的容貌和高挑的身材,但我们更想走进张纯如的内心深处。

美丽的鸢尾花,不幸夭折

1997年,张纯如出版了《南京大 屠杀》一书。 这本书揭开了二战时期亚洲战场最为悲惨的一幕:在中国的古都南京,数以万计的中国平民被日本士兵屠杀、轮奸、刑讯。 然而,在美国的教科书里, 涉及到二战时只讲到在欧洲战场纳粹屠杀犹太人,却只字未提在亚洲战场日本侵略中国时残忍地施行南京大屠杀、慰安妇、七三一部队拿活人做试验的事情,这显然有失公平。 是张纯如坚强有力的声音,让那些无数在日本铁踢下的牺牲者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呐喊被世人所知,唤起了整个西方对二战亚洲战场的重新认识。

张纯如从小就是一个认真、执著、勇 于探索、穷究真理的人,并显示出写作的天赋。 在她读小学时曾养过蚕,她每天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并作了细致的记录,最后竟然写成一个小册子。 她把册子带到学校,老师看后非常欣赏,号召班上同学学习制作这种笔记。 10岁时她的小诗便发表在儿童报纸上;15岁时她立志要当一个作家,认为只有文字才能永存。 她短暂的一生写了三本书——《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美国华裔史录》。

张纯如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对 家族历史和背景感到好奇,在餐桌上跟父母提问:“你们来自何方?”、“为什么你们一定要来美国?”张绍进和张盈盈给她讲述了很多家族的故事。 讲了他们在日本入侵时如何险些失散, 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得以团聚。 没有想到,这些饭桌上讲述的家庭故事和日军侵华故事,却成为张纯如撰写《南京大屠杀》的动因,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南京大屠杀》不是一本单纯的小说 作品,而是张纯如长期收集、整理和研究这段历史的一本研究性专著。 让人敬佩的是,她能用文学的形式讲述历史抒发她最富激情的社会和历史的正义感。 张纯如的 《南京大屠杀》出版后连续5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 的最佳畅销书,引起西方世界开始关注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实施的暴行。 美国哈佛大学及斯坦福等大学纷纷举行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研讨会,张纯如还亲自到纽约等地作关于这段历史的演讲。 她在接受一个主流杂志访问时说:“这是我真正不得不写的一本书。 我写,是出自义愤,即使拿不到一分钱,我也不在乎。 对我来讲,让世界知道1937年在南京发生了什么事,这才是重要的。 ”

正是因为《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问 世,美国的新闻媒介开始大幅报道南京大屠杀:正是因为张纯如,很多人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在日本进入联合国的时候,许多在美国的中国人、美国人还有大 陆的几万人签名反对,使得日本最终没能进到安理会。 同样,这本书对向日本二战罪行索赔运动也起了重要作用。

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是,那天采访完, 我满脑子还都是张盈盈的采访画面。 她当时给了我一盘加拿大拍摄的张纯如电影的碟子,采访时我来不及细看,后来我们摄制组到饭店吃饭排队时我从包里拿出来细 看,碟子正面是张纯如的肖像。 这时,排在我们身后的一位老美指着画像对我们说:“我知道这个人,她写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 ”在这个普通的饭馆,在这个随机的时刻,一位毫不相识的美国人, 看一眼照片就知道是张纯如,可见她在美国的知名度的确非常高。

张纯如去世后,北京中国人权基金会 制作了两尊铜像,一尊放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另一尊放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阅览室,因为纯如所有的资料都被该研究所收藏。 第三天上午我们摄制组又和张 盈盈夫妇来到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见到张纯如铜像被放在正中间,右边的铜像是美国前总统、斯坦福大学原校长胡佛,左边的铜像是第二任校长。

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震撼了整 个世界,同样,她的死也震惊世界。 没有人相信这样一个年轻、美貌、正如明星般冉冉上升的畅销书作家会自杀。 当时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广播,电视,都在第一 时间迅速发布了这一消息。

2004年11月19日,人们在突 然得知消息后出席了在加利福尼亚洛斯加托斯举行的张纯如的葬礼。 天堂之门公墓的教堂太小,众多前来吊唁的人群挤满了教堂门外的草坪。 出席者中有纯如的朋友 和支持者,但绝大多数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和仰慕者。 与此同时,信件、电报和花束从世界各地纷纷涌来。 在葬礼上,畅销书《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 和《空战英豪》(Flyboys)的作者詹姆斯• 布拉德利(James Bradley)对着张纯如两岁的儿子致 悼词。 他在悼词中说:

她“感动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会在世 界每一块大陆上以数不清的方式为人所缅怀,这里只是其中的一个……最后——当你展开这段艰难但却值得的心灵之旅, 去发现你在宇宙中的独特使命——当你发现你的真我所在——我希望,你会为你勇敢的母亲曾无所畏惧地把真相告知全世界而自豪。 或许你会亲自写一封信感谢她,就像我做过的一样。 一封以一个明亮而充满希望的名字开头的感谢信。 那个美丽的名字是:张纯如。 ”

詹姆斯•布拉德利是 张纯如的朋友,他在5年前写《父辈的旗帜》时一直试图找到一家出版商,但有27家出版商回信拒绝了他。 后来《父辈的旗帜》最终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 排名第一的书。 在27家出版商都说“不”的时候,张纯如却鼓励他说:“去做吧……”这使他终生难以忘怀。

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本田实在第108届国会上致辞说:“人们将会铭记张纯如为公众所做的工作和服务……我们失去了一位楷模、一位亲密朋友(摘自《国会议事录》)。 ”在《纽约时报》的讣 告中,张纯如的代理人苏珊•拉宾娜说:“《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很久,销量近50万册,这本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 关注。 ”《洛杉矶时报》的讣告中写道:“已故历史学家史蒂芬•安布罗斯说张纯如‘或许是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因为她知道,要讲述历史,你必须 把故事讲得令人感兴趣’。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乔治•威尔说:“美好的是,正义正在今天的美国得到伸张……因为张纯如的书,第二次南京 大屠杀将不会再发生。 ”人们在无尽惋惜的同时,也发出了呼吁。 记者理查德•罗斯塔德这样说:“张纯如点燃了一支火把,并将它传递给其他人, 我们不应让这火把熄灭……”

如今,那声击穿美丽生命、击穿高尚 灵魂、击穿痛苦思想的致命枪声早已消失,但“张纯如”这三个字,已永远地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天幕上!

永远的鸢尾花,不能忘却

凝视着张纯如用生命追求正义和真理 的遗像,我感慨万端:张纯如是怎样成长的?她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

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出生于书香世 家,早年曾在贵阳生活,后跟随父亲来到台湾。 父亲张铁君系作家,是台湾《中华日报》的主笔,曾出版一部两卷本的自传,还写过三民主义教科书。 姐姐张菱舲出 版过多本文学书。 哥哥张铮铮也很会写文章。

张盈盈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两幅一样的 画,这让我们好奇。 张盈盈解释说:这幅画是一个专画“鸢尾花”的画家送的。 他因为钦佩纯如并知道纯如的英文名字叫IRIS,IRIS翻译成中文就叫“鸢尾花”, 它有很多颜色,红的、黄的、紫的,张纯如独独喜欢紫色的鸢尾花。 “我们也不知道这位画家是怎么知道的,他就画了这幅紫色的鸢尾花,并题词‘永远的鸢尾花,为了忘却的纪念’送给我们。 IRIS是我们给纯如起的名字,因为我先生喜欢希腊神话,‘IRIS’是个希腊女神的名字,专门传达天上和地上的信息。 现在回想起来,纯如的这个名字预言了她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人。 她写的书传递了很多二战在亚洲战场被遗忘的信息。 我们没有想到IRIS也是花的名字,她去世后很多人就送这个花给我们。 我们很感激,后来我们出版的书上和她的墓碑上,都用鸢尾花来纪念她。 ”

第二天,我们商定和张盈盈夫妇去加 利福尼亚洛斯加托斯的天堂之门公墓张纯如的墓地祭扫。 我们跑了几家商店,终于找到紫色的鸢尾花。 买回来后用水精心喷洒一遍,再用两个塑料袋装上水养起来, 以保证我们到墓地献花时花还是鲜艳的。

空旷的墓地上,艳阳高照,天气很 热,大风呜呜作响。 张盈盈夫妇长时间地凝视墓碑上女儿的肖像,眼里流露出对女儿无尽的思念与伤感。 他们用刷子仔细地洗刷女儿墓碑上的字,墓碑上的张纯如, 美丽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光彩,肖像旁雕刻了一束鸢尾花,碑上写着:“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斗士。 ”

虽然生活在美国,但张盈盈却竭力让 孩子们保持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根。 她不仅要儿女在家说中文,而且还在伊利诺伊为华裔孩子开办了一个中文学习班,教繁体 字,但却用大陆的拼音拼汉字,这在当时也是一种独创。 张盈盈说:“纯如后来之所以不觉得自己在美国是少数族裔,是因为她从小就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她深知自己的根源自何处,因此她长大后没有身份认同的挣扎,并以身为美国华裔而感到自豪。 ”

张盈盈对儿女始终坚持自由和宽松的 教育理念,从不强迫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张纯如刚进大学时主修数学和电脑,后来到了高年级,她想转专业攻读新闻。 当她把想法告诉父母时,没想到他们都 同意。 看见女儿惊讶的表情,张盈盈告诉女儿,只有学自己喜欢的学科,你才会为它付出精力,才会成功。

在儿女成年之后,张盈盈从不替他们 在一些关键的人生抉择上拿主意。 张纯如在美联社工作期间,由于工作压力大,要求高,她必须一篇接一篇地交稿。 好在她写得快,总能按时完成任务,但新的任务 却源源不绝而来,她甚至没空好好吃饭,大多数时间只能在路上匆匆忙忙吃点儿快餐。 那时她开始考虑是否结婚,在征求母亲意见时,张盈盈未置可否,只是适时地 告诫女儿:作为女人,不管是否准备结婚,都应和男人一样,要拥有可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经济独立。

心中的鸢尾花,永不凋谢

张盈盈一辈子都在做科学研究,在写 作上是个地道的门外汉。 在美国的华人社区,出一本中文书其实是很容易的,但她考虑到用中文难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女儿的许多信件内容而使这本书大打折扣,于是 毅然决定用英文写这本书。 在美国出版界,对于一个从未有过出版经验的作者来说,出版一本书是非常困难的事。

张盈盈自2004年底开始整理张纯 如的遗物、书信和研究材料。 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尽悲哀时刻萦绕她的心头,因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女儿。 作为女儿36载生命的直接见证人,张盈盈强忍悲痛,决心将第一手的细节、 感受和自己的思考告诉给大家,她觉得这是对如彗星般闪耀却不幸陨落的女儿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众说纷纭且扑朔迷离的张纯如死因争论的最好回答。 看来,张纯如不仅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同时也继承了母亲的勇气和性格。

张盈盈回忆女儿时说,对于张纯如的 死,他们认为不是他杀,也没有阴谋。 她觉得与女儿共同生活的那36年时光大部分是甜蜜温馨的。 在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那段期间,她每天接触的资料都是大 量的日军暴行录,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常患失眠和忧郁,为此掉了很多头发,成书时体重锐减。 后来的几年,张纯如开始产生抑郁症状,主要是因为她在创作过 程中总是不断地将自己推向极限,常常不食不眠。 她的忧郁症主要是因为过强的工作压力和自我施压导致的,因为她是一个太追求完美的人,而她服用的药物又没起 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这一切最终导致她极度崩溃而自杀。

张盈盈说,我们总不能一辈子就这样 悲伤下去。 她和丈夫决定继续做女儿未竟的事业。 2006年3月28日她的生日那天,在世界抗日史实维护会、旧金山史维会、南京大屠杀索赔联盟等很多人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张纯如纪念基金会,沿着女儿的道路开始了他们的事业。

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 张盈盈夫妇领导的基金会举办了一个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征文比赛。 他们花大量时间宣传,鼓励各界人士投稿,踊跃投稿的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十二三岁的学生, 他们挑选整理来稿集结出版了此书。

美国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每年都会派 遣一批高中历史教师到中国学习考察,张盈盈的基金会就资助他们在中国的生活费用,让他们能在中国实地考察两周,了解南京大屠杀,了解二战亚洲战场的事,采访慰安妇、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东北、卢沟桥、云南的抗日纪念馆去采访受害者和幸存者,将感受到的活生生的史料带回美国的高中课堂教给学生。

在加拿大,已经通过立法将二战时期 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写进教科书。 张盈盈夫妇得知这个消息,也为把这段历史写进美国教科书的事而四处奔波。 在美国也必须通过立法才行,为此他们不辞辛苦利用各 种机会做社会各界的宣传说服工作。

二战期间日本人抓了很多中国的良家 妇女去当慰安妇、当性奴隶,有很多还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日本大阪市长最近居然公开说什么二战期间在中国抓慰安妇在战争情况下是需要的话。 张盈盈知道后非 常气愤,表示一定要和他斗争到底,要他向中国人民道歉。 基金会联合了许多支持人士,通过各种渠道说服三藩市的政府官员,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拒绝日本大阪 市长的来访。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讲真话 不仅需要勇气,讲真话还需要作出牺牲。 张纯如和张盈盈是用生命讲真话的两代人,母女俩为了追求真理,不仅牺牲了时间、精力、牺牲了个人生活,甚至牺牲的是生命!她们像鸢尾花一样迎风绽放, 在她们已逝的生命和尚还健在的身躯里所透出的,是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那就是:为真理而战!